「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台灣人共同的記憶中,肯定有全家大小一起在清明節這一天,拿著鐮刀、登山杖,帶著白色麻手套、穿著長袖長褲,踏著黃土,在祖先的墳前上香的印象。
今天我們主題是清明節,以英文的角度介紹清明節一定要做的5個習俗,相信既應景也能增加大家的英文學習深度。
【英文學習】Pressing paper是什麼?細數清明節一定要做的5個習俗
■|清明節怎麼說?
- 常見的說法有兩個,分別是:
The Qingming-Festival 與 Tomb Sweeping Day
前者很簡單,就是清明的拼音加上英文Festival(節日),合起來就是「清明節」了,而拼音的部分依照台灣通行的拼音系統有可以分成兩種,威妥瑪拼音Ching Ming;漢語拼音Qingming,所以如果你看見「The Qingming-Festival」跟「The Ching Ming Festival」,別以為他們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喔!
後者字面直接翻譯是「掃墓日」,將清明節大家會做的事情—掃墓,作為節日的代表,雖然第一次接觸可能會一頭霧水,不過稍微了解清明節的習俗之後就會會心一笑呢!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The family should visit the tomb together
對於絕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清明節是整個家族一年一度的重大事件,慎終追遠的觀念深植我們的文化,祭拜祖先,更是一代一代流傳下去的儀式,在祖先面前介紹新成員、祈福、家族成員之間彼此交流,清明節在重視宗族觀念的台灣而言儼然成為聯繫家族情誼的重要場合,所以每到清明,就可以在新聞裡面看見已經移民美國的後代不辭千里迢迢回到台灣參加掃墓,這些家族後代加起來甚至有百人之多!
Sweeping ritual: Wine, Food, Joss Paper/ Incense, and Fresh Flowers
在清明節掃墓的時候,習俗上有些物品是必備的,常見的例如: 香、祭品(食物、水果)、花(菊花、百合)、金銀紙、蠟燭、米酒…
更講究的人家,祭品分成食物與水果,食物有五牲(雞、鴨、鵝任意一隻、豬肉一大塊、魚一尾、豬肝一付或蛋類等五種供品,五牲及菜蔬主要是祭墓用)、三牲(從五牲中挑出三種),水果則要避開多籽、酸澀的,還有釋迦(音同釋迦摩尼)、蓮霧(形狀漏財),常見的拜拜用水果是鳳梨(音同旺來)、橘子(吉利)、水梨(水帶財)、柿子(事事如意)…等等。
Cleaning the gravesite
行前準備都就緒以後,來到墓地首要做的自然是進行掃墓了。台灣的墓地大多數位於遠離市區的郊外,跟國外有教堂管理的統一制式化的目的不同,台灣的墓地,尤其是越早期的,越容易在偏僻的山區,所以經過一整年的時光,墳墓上經常是荒煙蔓草、雜草叢生,需要花費一番工夫清理。
而打草墳墓要做的事情很簡單,拔掉雜草藤蔓、清光積水汙泥、清潔墓碑等等,打掃完祖先的墳墓以後,下一個環節是擺上祭拜用品,所有子孫誠心向祖先、土地公上個香,等到香燒得差不多了,再準備燒銀紙,這些儀式都結束以後,掃墓也就告一個段落了。
掃墓可以分為Pei Mu (培墓)與掛紙,前者除了香、紙錢、蠟燭、鮮花、燒酒之外還需要縫上祭品(三牲、五生),而掛紙則沒有祭品。閩南地區有個習俗是家中發生大囍事,如結婚、有新生兒、當公務員等,需要連續三年培墓。另外,新墳依照習俗也需要培墓連續三年,第四年開始掛紙。
Pressing paper
去掃墓的時候可以看到有些墳上用石頭壓著五色紙,告訴別人這個墓是後繼有人的,已經打掃祭拜完畢了。五色紙分別是紅、黃、藍、綠、白等五色,分別象徵五行火、土、水、木、金。
■|清明節有哪些必吃的食物?
說到清明節你會想起哪些特殊的食物呢?不說你不知道伊說你嚇一跳,原來許多食物的由來都與中文錫祥化的諧音有關連,在特定的節日吃這些食物,就能夠給未來帶來好運勢呢!
Red tortoise 紅龜粿,寓意:長壽
Fa gao 發糕,寓意: 發大財
Garlic-chives 韭菜盒子,寓意:長壽
Boiled egg 水煮蛋,掃完墓後將蛋殼撒在墓土上,象徵說殼新生、生生不息
以上就是今天介紹清明節的習俗,希望在增進大家知識的同時,也能對你們英文學習有幫助喔~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