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ibt測驗要求同學在規定時間內,組織自己的思維,用流暢的語言組成通順的句子,這對於大多數的考生而言,無異堪比登天。
而如果想要獲得好的托福成績,考生們還必須著重在自己的口說內容,一定要言之有物、內容豐富、意義深廣、切中題義,這才能讓托福口說考官滿意。
這麼多要求到底要怎麼樣才能達標呢?
托福考試是對考生英文能力的全面性考察,不僅要求考生會說,還要能用自己的說法來表達其中心思想,這邊羅列幾個重點。
- 符合題意的邏輯展開和具體細節的表述為首要重點,其次才是流利,至於發音能讓人聽懂就可以。
- 建議考生把自己的想法先列個大綱,用筆記來幫助整理思緒,千萬不要滿口空話,一定要用具體的例子來支撐觀點。
- 考生們平時練習時要注意: 思維邏輯、語言組織、詞句品質
建議具體整理出一個自己慣用的資料庫,畢竟15秒的準備時間太倉促。可以將回答像寫作文一樣,一字一句的寫下來並修改語病,隨後大聲讀熟,再重新回答問題。
當然,標準的發音和語調也能加分。
考生們也可將自己的口說錄音,然後與標準的美音進行對比,從連讀、母音發音、停頓等方面進行糾正。
口說最困難的地方在於:理解以及紀錄聽力內並且用自己的話精簡、歸納。
對於這點的加強,我們可以鍛鍊自己聽抄、聽寫的能力,然後將紀錄的資訊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簡化、闡述。練習要注意日常、校園以及學術演講,這些都是TOEFL考試會出現的場景。對考生來講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直接使用托福考試相關的參考書,對題目中的文稿做總結歸納、複述。
以上大致介紹一下TOEFL口說的重點跟應該要注意的地方,下段就進入正題,說一下10個托福口說技巧。
準備托福口說的10種技巧
從多角度解釋事物
西方有諺語曰「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我們或許更熟悉「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如果你想要解釋一樣東西,但是對方不能理解你的講法,那麼換個形容勢在必行,能使人理解的說法就是好說法。而這個世界上能夠解釋方法遠不止一種,因為客觀的事物就存在一個,但是能形容的說法就多了去。
這也是為何許多托福英文補習班都再三耳提面命的,提醒考生一定要多背一些同義詞,一定要多訓練造樣造句的能力。而這裡的造樣造句可不是國小時那種,流於替換單字的文字遊戲,而是更加深入的,改變語句、深入思維的改造。
■ 例如:
I miss you. (我想你。)
如果是照我們學過的方法,那便是將 you 替換成 her/ him 罷了,這種程度的替換不過是小學程度的遊戲。
所謂的改變語句、深入思維的句子是像這樣:
I 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 then maybe you are supposed to be there. (我無法將你從腦海驅離,那麼你或許該待在那裡。)
這才叫真正的替換!
也就是說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或者一種說法讓對方聽不清楚,換一個不同的說法來表達,直到對方明白。
學會用英文定義一個東西
對話的目的有大半是想告訴對方這個事物是什麼,因為教育體制的緣故,西方比起東方更加注重邏輯思維。從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經驗去回想,台灣的學校教育都是教我們怎麼背,而鮮少教我們去思考為什麼。我們的課堂並不鼓勵學生提出疑問,而這點,美式教法跟我們是大相逕庭。
因此,對於台灣的TOEFL考生來講,必須要重零開始學習這樣一個事實,學會去思考一個問題的本質以及從各種不同角度的分析,並且找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最優解,表達自己的想法,去說服他人。
這些都是準備托福困難的地方,也是練習時,考生要加強練習重點。
母語能力也不能放棄
如果你使用中文都無法讓對方清楚你想表達的意思,那麼換成第二外語的英文就只是癡人說夢!
很多人認為想學好英文就必須丟掉自己的母語,這是不對的!
成年人學習外語基於自己的母語,從母語的認知去翻譯成外語,所以自己的母語能力也應該要加強,而不是一位只追求英文能力。
學習使用片語、習語
如果可以你的文章中適時加入一兩個片語,那麼文章的專業度,看起來的感覺就不同了。
一般來說,文章裡會出現的片語屬於少數,考生大可以不必特意找參考書,而是直接將做題目遇見的片語記下來,下次試著將其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拋棄中文邏輯思維
大家最熟知的一點是,東方描述時間由大到小,也就是年 → 月 → 日,而西方則是完全相反。
這是因為東西方在描述事物的習慣有許多不同。
東方習慣描述東西無外乎把它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座標上去描述,而西方對空間的描述總是由內及外,由裡及表。
除此之外,在表達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上,我們習慣最重要的地方放在最後說,而西方則會在時間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東西說出來,然後再說陪襯的東西。只有悲劇性的事情,西方才會在前面加上鋪墊。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留意的地方。
有一定的推理、聯想力
你可能會想,咦?不是在說怎麼準備托福口說嗎?怎麼會提到推理能力呢?
其實這裡的推理能力並不是要你學偵探片一樣,而是要有從上下文去推理出該詞在該語境下的含意。
乍聽之下好像很困難,但是,其實不只是在使用外語的狀況下,我們會使用到推理。
實際上,在使用母語與人溝通的時候也經常會碰見第一次聽的詞彙,但是我們自然而然地通過當時的話題脈絡,就能沒有疑慮的去理解這個新詞彙。
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套用到英文學習中的能力。
台灣人學口說的時候講究背誦,背單字、背句型,有些人甚至會背段落。
這樣的結果就是很多人在講口說的時候,講著講著就開始回想以前背過的東西,這樣講出來的,也就呈現一種僵硬、死板、不合邏輯的感覺了。
在水準較好的托福美語補習班,教學的方式傾向於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而非丟一堆樣板給學生背誦。
其原因也在於,toelf ibt作為一種高等英語學術測驗,它的目的不僅是要測驗考生的英語水準,同時也在評量其思考邏輯。
善用邏輯詞彙
→ 保持口說的邏輯順暢,結構嚴謹、條理清晰。
比起中文的語境更依賴上下句,去推敲前因後果,英文更習慣使用邏輯詞彙來標示句子的因果關係。
常見的邏輯詞
■ 因果: because, as, since, on account of, for this reason, as a result, thu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 歸納: finally, in short, so, accordingly, in a word
■ 轉折: however, although, but, otherwise, despite, nevertheless
■ 並列: and, more than that,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論點的敍述,則應該儘量簡單羅列,講述時由淺至深,增強邏輯性與條理性,善用這些邏輯詞彙,營造口說內容的合理性,也方便考官理解你想表達的觀點。
避免迂迴鋪陳,開門見山直搗黃龍
回答的時後由一句主題句打頭,引出自己的想法跟重點,讓考官能清楚地知道你所敘述的主旨。
只要你能找到題目要問的問題,那的就針對它回答,不要打馬虎眼,也不要說一堆拉拉雜雜的枝微末節來模糊焦點。應該要切入主題,簡明扼要地說明自己的觀點,接著在完善地補充例子來支持自己論點的說服力。
最後,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可以適時加一句總結,歸納完整的論述。
將你的描述具體化,形式不要流於空泛
喊口號、畫大餅的行為總是毫無說服力的。
舉例來講,當你想形容一個人對你很好的時候,不要只說:He is nice. (他人很好)
而是舉出他幫過你那些忙:
He shared an umbrella with me when it had suddenly rained on last Sunday. Thanks to him, I didn’t have to drench. (上個星期六突然下大雨,他跟共撐了我一把傘。多虧他我才不用淋雨。)
遇到範圍很廣的題目時,要先將問題縮小到一個具體的事物進行敍述和討論
有些托福口說題目問的範圍可能廣泛,讓考生覺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導致白白浪費時間,把分數拉低。
會有這種問題除了事前的準備不夠,做的題目太少之外,其實考生可以這樣想:題目問的廣,就是讓考生能從多方角度去切入回答。
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聚焦到一個具體的事物上,以此為基礎展開論述。
例如題目問:有些人認為美國的連鎖企業模式在全球造成影響是正面的,你認同嗎?請敘述你的理由。
那你可以回答:
「是的,我覺得美國連鎖企業在全球的發展,能夠為當地帶來就業率,因此它的影響是正面的。」→ 注重經濟利益
或是
「我不認同。我覺得美國的連鎖企業將高污染的產業移到那些國家,為當地環境帶來不可抹滅的傷害,所以它的影響是負面的。」→ 注重環境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